热门站点
APP客户版
找律师、咨询律师、打官司, 就上好律师网
APP律师版
随时随地,接单服务,就在好 律师APP律师版
关注好律师微信
热点法律问题分析,尽在好律 师微信公众号
近年来,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的普及,P2P网络借贷平台顺势迅速发展,以满足低端客户的贷款需求。然而,由于征信系统的不完善,国有企业就成为高信誉、低风险的保障,导致一些与国有资本毫无关系的P2P平台号称“国资控股”。在这种情况下,P2P行业或将迎来一轮国资“清算”潮。但是,司法实践中,有些股东在清算时为了逃避责任、转移财产,或者其他不可告人的目的,通过虚构清算组、编造虚假的清算报告等形式,作虚假清算,注销企业,以达到逃避公司债务的目的。但是,这种虚假清算行为属违法行为,股东是需要承担相应法律责任的。那么,股东须承担何种法律责任?法律依据又是什么?
国资背景被“玩坏” P2P平台或迎“清算潮”
“国资”这块金字招牌在P2P这一行基本已经被玩坏了。
“现在不仅对投资者来说,在选择投资平台时需要仔细甄别‘真国资’和‘伪国资’。对国有企业或者国有企业控股的企业来讲,同样需要重新考虑参与P2P行业的战略。”3月7日,宁波一家国有控股企业的负责人对《国际金融报》记者坦言,“P2P行业或将迎来一轮国资‘清算’潮。”
3月6日,金融桥发布《湖南融桥互联网有限公司清算公告》。公告显示,经湖南融桥互联网有限公司(金融桥所属公司)股东会议决议提前解散,并已成立清算组开始对本公司进行清算。金融桥官网显示,平台是国资控股的国资系互联网金融平台。
不过,工商信息显示,金融桥的运营公司湖南融桥互联网有限公司的股东为湖南奔向辉煌企业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湘纬(厦门)商业保理有限公司、湖南荣飞商务服务有限公司和湖南五彩汽车服务有限公司。这四个投资方的股东都是自然人,并无所谓国资股东。
一家跟国有资本毫无关系的P2P平台号称“国资控股”,类似金融桥这样的P2P平台在行业中并不算少见。“在中国目前这种征信体系并不完善的环境下,广大民众甄别一家企业诚信高低往往只能从其资本属性加以简单的区分,而国有企业自然就成了高信誉、低风险的保障,这也是P2P平台屡屡找国资控股为自己背书的原因所在。”上述企业负责人指出。
除了虚假宣传国资背景之外,更多的平台采取的则是夸大国资背景的做法。在很多出问题的P2P平台中,一旦要查询他们的股东背景,往往需要一层又一层地深挖后才能找到与某家国有企业有一点旁枝末节的关联,但是这些P2P平台同样对外号称“国资控制”。
在所谓“国资控股”背书的P2P平台不断爆出危机之后,“国资”两字的含金量急剧下滑,而这也引发了一些国有企业的反弹。在去年年底,号称P2P行业三大国资系之一的“和平系”就开始清理门户。2016年12月底,上海和平影视企业公司发布公告称,所有未经公司批准建立的三级及以下子公司,包括控股及参股企业,公司一律不予承认。公告中还列举了公司直属的公司名录,其中聚胜财富、小狗钱钱等八家平台属于和平影视官方认可的控股平台,网上传言的和平系其它平台均非有效。而在此公告发布之前,在互金行业打着和平系国资背景宣传的平台一共有19家。
“国资背景并不一定代表着‘低风险’,一家P2P平台究竟运营得如何主要还是需要看平台运营主体的能力和运作方式,很多国资系P2P平台的生存状况并不比非国资系的平台来得好。”上述企业负责人进而指出,“对于国有企业而言,也需要爱惜自己的羽毛,像和平影视这样对外明确旗下有关平台的股权关系也是对公众负责的一种方式。”
根据网贷之家的数据,国资系网贷平台今年前两个月的成交额为368.51亿元,占网贷行业前两个月成交量总和的8.66%。而在银行存管的完成情况上,截至目前共有20家国资系网贷平台完成银行存管业务,仅占国资系网贷平台总数的11.7%。同时,截至目前,共有16家国资系网贷平台处于停业状态或是成为问题平台。(国际金融报)
如何认定虚假清算
由上可知,部分网贷平台因虚假宣传或讲面临清算。但是,清算过程中,企业如果编造虚假的清算材料,使清算过程流于形式,以隐瞒公司的财产,使本可以清偿的债务得不到清偿,损害债权人的利益,这是法律所禁止的,属于虚假清算的违法行为。所以提供虚假的材料,私刻公章等虚假清算行为须承担相应法律责任,那么,虚假清算如何认定?
一、合法清算与虚假清算的界定
合法清算的重要保障是在清算过程中提供的资料是真实的,即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提交的材料真实的记录了清算的过程,对公司的财产状况做了清理,对债权债务做了安置。所以虚假清算行为就是编造、提供虚假材料、私刻印章等行为。根据我国《民法通则》第四十条规定,法人终止,应当依法进行清算,停止清算范围外的活动。
二、虚假清算
虚假清算,一般是指编造、提供虚假清算报告。通常通过清算报告后面附的清算单来认定,因为清算报告属于叙述性程序行为,一般并不能反映出虚假清算的事实。
第一、资产清算过程
破产单位的资产评估清单,是由破产领导小组委托评估机构制作,从表面看,并没有什么问题,但实际委托就可以从一些关键细节反映:
1、企业破产后,当事人或知情人很少参与,或不需要参与,结果导致资产明显低于市价出售,人为转移资产;
2、故意遗漏破产资产,或少报破产资产;
3、各种应收款的核实登记情况,故意遗漏,由大变小。
第二、资产分配过程
1、资产分配是不可忽视的环节,按照当前的分配过程,即偿还顺序:
(1)破产办案经费;(2)尚欠员工工资;(3)欠缴税款;(4)银行贷款;(5)其他应付款。
2、需要注意的是,还款顺序是前面的100%偿还,在哪一程序不足就按比例分配,因为排列在后的程序有可能得不到补偿,所以,需要认真检查前面程序的真实性,可靠性。
虚假清算的法律责任
企业面临清算时,为逃避债务、减少损失等,而提供虚假清算报告的行为已经严重违法,股东要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因为股东为清算义务人。按照我国公司法的规定,有限责任公司的清算义务人是股东,股份有限公司的清算义务人是控股股东而不是全体股东。
第一、以虚假清算报告申请注销公司须承担民事责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二十规定,公司股东应当遵守法律、行政法规和公司章程,依法行使股东权利,不得滥用股东权利损害公司或者其他股东的利益;不得滥用公司法人独立地位和股东有限责任损害公司债权人的利益。
第二、造成损失,承担相应赔偿责任
公司股东滥用股东权利给公司或者其他股东造成损失的,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作为公司的股东,在明知公司有执行案件,存在巨额赔偿的情况下,仍编造虚假的清算文件注销公司,滥用股东权益,极大的侵害了债权人的利益,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第三、承担赔偿责任的法律依据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若干问题的规定(二)第十九条规定未经依法清算,以虚假的清算报告骗取公司登记机关办理法人注销登记,债权人主张其对公司债务承担相应赔偿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依法予以支持。如公司被“合法”注销,但是该注销所依据的清算报告却是虚假的,是股东伪造的,其实并未对公司采取任何清算行为,其目的就在于消灭公司,逃避债务。鉴于这种行为的危害性,法律明确禁止,并规定虚假清算后,股东要承担赔偿责任。
司法实践中,股东为逃避责任、转移财产或其他不可告人的目的,以虚假清算报告申请注销公司的行为属于违法行为,因为股东是清算义务人,所以由股东承担清偿债务的责任。有限责任公司由全体股东共同承担,股份有限公司由控股股东承担,因为股份有限公司的清算义务人是控股股东。最后,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清算是为保证公司债务的履行,为了一己私利,抱着侥幸心理,违反法律,行为人须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上一篇: 患癌保洁员仲裁维权获赔,提请仲裁需注意哪些问题
下一篇: 承包土地的经营权抵押规则之构建——兼评重庆城乡统筹综合配套改革试点模式
您还可以输入140字
还没人评论,赶快抢沙发吧!
“国际消费者权益日” (World Con...
好律师
首次登录,您需要设置登录密码
请使用好律师APP扫码登录
扫码成功
请在手机上确认登录
国资背景被“玩坏”,虚假清算须担责
近年来,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的普及,P2P网络借贷平台顺势迅速发展,以满足低端客户的贷款需求。然而,由于征信系统的不完善,国有企业就成为高信誉、低风险的保障,导致一些与国有资本毫无关系的P2P平台号称“国资控股”。在这种情况下,P2P行业或将迎来一轮国资“清算”潮。但是,司法实践中,有些股东在清算时为了逃避责任、转移财产,或者其他不可告人的目的,通过虚构清算组、编造虚假的清算报告等形式,作虚假清算,注销企业,以达到逃避公司债务的目的。但是,这种虚假清算行为属违法行为,股东是需要承担相应法律责任的。那么,股东须承担何种法律责任?法律依据又是什么?
国资背景被“玩坏” P2P平台或迎“清算潮”
“国资”这块金字招牌在P2P这一行基本已经被玩坏了。
“现在不仅对投资者来说,在选择投资平台时需要仔细甄别‘真国资’和‘伪国资’。对国有企业或者国有企业控股的企业来讲,同样需要重新考虑参与P2P行业的战略。”3月7日,宁波一家国有控股企业的负责人对《国际金融报》记者坦言,“P2P行业或将迎来一轮国资‘清算’潮。”
3月6日,金融桥发布《湖南融桥互联网有限公司清算公告》。公告显示,经湖南融桥互联网有限公司(金融桥所属公司)股东会议决议提前解散,并已成立清算组开始对本公司进行清算。金融桥官网显示,平台是国资控股的国资系互联网金融平台。
不过,工商信息显示,金融桥的运营公司湖南融桥互联网有限公司的股东为湖南奔向辉煌企业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湘纬(厦门)商业保理有限公司、湖南荣飞商务服务有限公司和湖南五彩汽车服务有限公司。这四个投资方的股东都是自然人,并无所谓国资股东。
一家跟国有资本毫无关系的P2P平台号称“国资控股”,类似金融桥这样的P2P平台在行业中并不算少见。“在中国目前这种征信体系并不完善的环境下,广大民众甄别一家企业诚信高低往往只能从其资本属性加以简单的区分,而国有企业自然就成了高信誉、低风险的保障,这也是P2P平台屡屡找国资控股为自己背书的原因所在。”上述企业负责人指出。
除了虚假宣传国资背景之外,更多的平台采取的则是夸大国资背景的做法。在很多出问题的P2P平台中,一旦要查询他们的股东背景,往往需要一层又一层地深挖后才能找到与某家国有企业有一点旁枝末节的关联,但是这些P2P平台同样对外号称“国资控制”。
在所谓“国资控股”背书的P2P平台不断爆出危机之后,“国资”两字的含金量急剧下滑,而这也引发了一些国有企业的反弹。在去年年底,号称P2P行业三大国资系之一的“和平系”就开始清理门户。2016年12月底,上海和平影视企业公司发布公告称,所有未经公司批准建立的三级及以下子公司,包括控股及参股企业,公司一律不予承认。公告中还列举了公司直属的公司名录,其中聚胜财富、小狗钱钱等八家平台属于和平影视官方认可的控股平台,网上传言的和平系其它平台均非有效。而在此公告发布之前,在互金行业打着和平系国资背景宣传的平台一共有19家。
“国资背景并不一定代表着‘低风险’,一家P2P平台究竟运营得如何主要还是需要看平台运营主体的能力和运作方式,很多国资系P2P平台的生存状况并不比非国资系的平台来得好。”上述企业负责人进而指出,“对于国有企业而言,也需要爱惜自己的羽毛,像和平影视这样对外明确旗下有关平台的股权关系也是对公众负责的一种方式。”
根据网贷之家的数据,国资系网贷平台今年前两个月的成交额为368.51亿元,占网贷行业前两个月成交量总和的8.66%。而在银行存管的完成情况上,截至目前共有20家国资系网贷平台完成银行存管业务,仅占国资系网贷平台总数的11.7%。同时,截至目前,共有16家国资系网贷平台处于停业状态或是成为问题平台。(国际金融报)
如何认定虚假清算
由上可知,部分网贷平台因虚假宣传或讲面临清算。但是,清算过程中,企业如果编造虚假的清算材料,使清算过程流于形式,以隐瞒公司的财产,使本可以清偿的债务得不到清偿,损害债权人的利益,这是法律所禁止的,属于虚假清算的违法行为。所以提供虚假的材料,私刻公章等虚假清算行为须承担相应法律责任,那么,虚假清算如何认定?
一、合法清算与虚假清算的界定
合法清算的重要保障是在清算过程中提供的资料是真实的,即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提交的材料真实的记录了清算的过程,对公司的财产状况做了清理,对债权债务做了安置。所以虚假清算行为就是编造、提供虚假材料、私刻印章等行为。根据我国《民法通则》第四十条规定,法人终止,应当依法进行清算,停止清算范围外的活动。
二、虚假清算
虚假清算,一般是指编造、提供虚假清算报告。通常通过清算报告后面附的清算单来认定,因为清算报告属于叙述性程序行为,一般并不能反映出虚假清算的事实。
第一、资产清算过程
破产单位的资产评估清单,是由破产领导小组委托评估机构制作,从表面看,并没有什么问题,但实际委托就可以从一些关键细节反映:
1、企业破产后,当事人或知情人很少参与,或不需要参与,结果导致资产明显低于市价出售,人为转移资产;
2、故意遗漏破产资产,或少报破产资产;
3、各种应收款的核实登记情况,故意遗漏,由大变小。
第二、资产分配过程
1、资产分配是不可忽视的环节,按照当前的分配过程,即偿还顺序:
(1)破产办案经费;(2)尚欠员工工资;(3)欠缴税款;(4)银行贷款;(5)其他应付款。
2、需要注意的是,还款顺序是前面的100%偿还,在哪一程序不足就按比例分配,因为排列在后的程序有可能得不到补偿,所以,需要认真检查前面程序的真实性,可靠性。
虚假清算的法律责任
企业面临清算时,为逃避债务、减少损失等,而提供虚假清算报告的行为已经严重违法,股东要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因为股东为清算义务人。按照我国公司法的规定,有限责任公司的清算义务人是股东,股份有限公司的清算义务人是控股股东而不是全体股东。
第一、以虚假清算报告申请注销公司须承担民事责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二十规定,公司股东应当遵守法律、行政法规和公司章程,依法行使股东权利,不得滥用股东权利损害公司或者其他股东的利益;不得滥用公司法人独立地位和股东有限责任损害公司债权人的利益。
第二、造成损失,承担相应赔偿责任
公司股东滥用股东权利给公司或者其他股东造成损失的,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作为公司的股东,在明知公司有执行案件,存在巨额赔偿的情况下,仍编造虚假的清算文件注销公司,滥用股东权益,极大的侵害了债权人的利益,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第三、承担赔偿责任的法律依据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若干问题的规定(二)第十九条规定未经依法清算,以虚假的清算报告骗取公司登记机关办理法人注销登记,债权人主张其对公司债务承担相应赔偿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依法予以支持。如公司被“合法”注销,但是该注销所依据的清算报告却是虚假的,是股东伪造的,其实并未对公司采取任何清算行为,其目的就在于消灭公司,逃避债务。鉴于这种行为的危害性,法律明确禁止,并规定虚假清算后,股东要承担赔偿责任。
司法实践中,股东为逃避责任、转移财产或其他不可告人的目的,以虚假清算报告申请注销公司的行为属于违法行为,因为股东是清算义务人,所以由股东承担清偿债务的责任。有限责任公司由全体股东共同承担,股份有限公司由控股股东承担,因为股份有限公司的清算义务人是控股股东。最后,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清算是为保证公司债务的履行,为了一己私利,抱着侥幸心理,违反法律,行为人须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上一篇: 患癌保洁员仲裁维权获赔,提请仲裁需注意哪些问题
下一篇: 承包土地的经营权抵押规则之构建——兼评重庆城乡统筹综合配套改革试点模式
文章评论()
您还可以输入140字
还没人评论,赶快抢沙发吧!
平台大事
诚信守法经营,打击假冒伪劣,维护生活正...
“国际消费者权益日” (World Con...
1、积极回复问律师且质量较好;
2、提供订单服务的数量及质量较高;
3、积极向“业界观点”板块投稿;
4、服务方黄页各项信息全面、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