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董辞职潮来袭,带你了解我国独立董事的现状及其问题

龚明明 2016-12-01 09:14:00
独董辞职潮来袭,带你了解我国独立董事的现状及其问题

年关将至,独董辞职潮再度来袭。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下半年已有134人次独立董事辞职,仅11月份即有逾20名独立董事辞职。按照交易日计算,11月份几乎每天约有一到两名独董辞职。与去年不同的是,今年独立董事辞职并非受国家规定的影响,而是介于自身的原因,不愿再当“花瓶”,主动请辞的。

 

独董辞职潮:不谈“诗和远方” 只想甩掉“花瓶”帽子

 

与往年受国家规定影响不同,伴随着“宝万之争”时万科独董辞职,以及南玻A高层集体出走事件中,独董辞职并投出弃权票,以往被视为“花瓶”的独董正在越来越多的公众事件中频繁发声。有行业人士称,独董弃当“花瓶”助推了独董辞职潮的再现。

 

独董辞职潮

 

证券时报记者统计发现,仅今年下半年以来即有134名独董辞职,其中11月1日~23日就有23条公告宣布独董辞职,按照期间有17个交易日计算,约相当于每天有1.5人次。

 

根据目前公告的内容,这些独董辞职的原因,不外乎两种,一种是“个人原因”,一种是“任职期满不再继续任职”。其中绝大部分都是“个人原因”。而具体是什么,公告中极少透露。

 

有曾担任过独董的人士对记者表示,个人原因有很多种,有的是因为自己的公务繁忙,忙不开身,有的是因为同时担任多家公司的独董,事情太多了而辞去部分公司的独董;还有的则是对公司的经营或者管理层不满,不愿意再承担独董的角色和责任;个别则是由于薪水低且连年不涨,因此一些人不愿再担当独董。

 

事实上,抛弃个人层面的选择,独董辞职潮的再度来袭,跟国家政策层面的调整有着直接关系。

 

自2013年至今,其实曾爆发过两次独董离职的高潮。2013年10月19日,中组部下发被称为18号文的《关于进一步规范党政领导干部在企业兼职(任职)问题的意见》,要求现职和不担任现职但未办理退休手续的党政领导干部不得在企业兼职。即使辞去公职或者退(离)休的党政领导干部到企业兼职(任职),也必须从严掌握、从严把关。对于已退休的领导干部有3年的“锁定期”,兼职的领导干部甚至不能领取薪酬。

 

官员及离退休干部3年内不得到企业兼职或任职,而当时的上市公司独董中有相当一部分由官员担任,这个规定无疑为官员独董上了个“紧箍咒”,并直接导致了独董的大规模离职潮。彼时,仅2014年1月~3月有约90名上市公司独董辞职。

 

18号文的约束效应甚至延伸到了教育领域,而高校教师也曾是独董的“主力军”。2015年11月,教育部下发了《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党政领导干部在企业兼职情况专项检查的通知》,要求各高校遵照执行中组部“18号文”等文件要求,同时多数学校被要求在11月份将情况上报。

 

《通知》下发不到一个月,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副校长刘亚和国际商学院原院长汤谷良就因违规兼职取酬被教育部通报处分,他们的违规兼职所得被悉数追缴,此外,刘亚被免职,汤谷良被降职。教育部的严格检查令多名高校教师系独董为保住自己的“饭碗”,果断放弃独董职位,于是引发了新一轮的高校教师独董辞职潮。2015年11月至12月有上百位独董离职。

 

如今再查询上市公司高管的履历,会发现独董的社会职务身份已有所改变。如2015年上市公司年报中,高级会计师、资深律师、高级财务管理人员成了独董的生力军,当然,退休官员和高校教师仍占相当一部分。

 

其实这也不难理解。因为在我国,对于独董的专业能力有着明确的规定,要求独董应“具备上市公司运作的基本知识,熟悉相关法律、行政法规、规章及规则,并具备5年以上法律、经济或者其他履行独董职责所必须的工作经验。”这实际上对独董的社会职务提出了明确的条件,即必须具有相当的经济法律知识,因此,独董往往由律师、财务人员等具备相当专业知识的人员担任。

 

不甘当“花瓶”

 

独董此前所处的地位类似花瓶,甚至处于集体失语的状态。但近几年正在悄然发生变化,尤其以万科和南玻A的独董辞职事件最受关注。

 

2015年12月22日,万科A独董海闻表示因个人原因,无法继续担任公司独董,特申请辞去公司独董一职。同时海闻确认,其与公司董事会并无不同意见,亦无任何其他事项需要知会公司股东及债权人。而另一名独董华生却连续在相关媒体发表长篇文章质疑宝能系与华润集团,并通过微博等方式表达自己的看法。《万科的独董丧失了独立性,还是首次展现了独立性》等文章经媒体的发布吸引了外界的强烈关注。华生的发声也被视为是近些年来独董谋求独立话语权、不再只当“花瓶”的标志性事件。

 

今年11月,南玻A爆发高层集体出走事件,前董事长曾南携一众高管宣布离职。第二天独董张建军、杜文君提交了书面辞职报告。张建军曾回应媒体称是由于公司内部人士震荡因此决定辞职。随后在新的董事会选举中,两名董事用投弃权票的方式表达了对新任高管的意见。不过最终董事会议案还是获得了通过。

 

曾任独董的深圳政协委员、广东深亚太律师事务所律师苏醒称,类似南玻A的独董辞职,是真的认为公司发生了问题所以提出辞职。当前,独董发声的意识确实有加强的趋势。当独董发现公司的理念与自己不符,又难以与大股东达成一致时,往往会选择辞职这种方式来避免担责。而当前独董辞职潮,与代表中小股东利益的独董的意识觉醒有一定的关联。

 

“上市公司是公众公司,类似公众人物一样,很多双眼睛盯着,中小股东表达意见的渠道也很多,同时也是对独董的监督。再想像以前一样把独董看成花瓶不用担责留个空名没那么容易。”曾担任某上市公司独董的尹女士表示,她因跟公司的实控人熟悉,加上看到这家公司成长性不错,因此受聘成为该公司的独董。结果加入之后发现公司实控人经营策略有调整,加上她本人忙于自己的事业,因此担任了3年的独董之后,2015年她选择了辞职。

 

有上市公司负责人认为,独董是否有存在的必要性,一直存在着争议。近几年来,国家从整治腐败的角度加强了对独董的管理,同时要从根本上保证独董的地位,还需要从制度上想办法。

 

上述人士称,由于上市公司与独董存在着津贴等经济收入的往来,必然就没办法保证独董的地位。“公司请来的独董必然会受到公司的约束。”因此可以建立第三方机构,由上市公司集中向第三方机构以购买服务的形式来聘请独董。这样一方面保证了独董不受具体某家公司的约束,另一方面上市公司也愿意用这种方式获取优质的独董资源,切实发挥独董对公司治理上的作用。(中国经济网)

 

独立董事的特别职权

 

独立董事是指独立于公司股东且不在公司中内部任职,并与公司或公司经营管理者没有重要的业务联系或专业联系,并对公司事务作出独立判断的董事。要了解我国独立董事的现状及问题,首先要把握独立董事的职权。

 

1、重大关联交易(指上市公司拟与关联人达成的总额高于300万元或高于上市公司迩来经审计净资产值的5%的关联交易)应由独立董事认可后,提交董事会讨论;独立董事作出判断前,可以聘请中介机构出具独立财务顾问报告,作为其判断的依据。

 

2、向董事会提议聘用或解聘会计师事务所;

 

3、向董事会提请召开临时股东大会;

 

4、提议召开董事会;

 

5、独立聘请外部审计机构和咨询机构;

 

6、可以在股东大会召开前公开向股东征集投票权。

 

独立董事行使上述职权应当取得全体独立董事的1/2以上同意。如果上市公司董事会下设薪酬、审计、提名等委员会的,独立董事应当在委员会成员中占有1/2以上的比例。

 

中国独立董事的现状及其存在问题

 

(一)独立董事独立性不强

 

由于中国的独立董事是由董事会提名,并由股东会选举产生的,控股股东完全可以利用自己手中的股权优势操纵独立董事的选任,选择自己熟悉的人进入董事会,因此独立董事的独立性很难得到保证,沦为人情董事便在所难免。此外中国担任独立董事的人大多数是经济管理方面的专家学者,这些人虽然具有较高的经济财务方面的理论水平,但是对于公司运作过程中的实际情况并不如董事、经理等企业家那样熟悉及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因此,指望其能够对公司的经营决策起到太大的帮助也并不现实。

 

(二)独立董事的组织机构不健全

 

独立董事的作用要得到正常发挥有待于其组织机构的完善,特别是董事会下设的审计委员会,提名委员会和薪酬委员会。在英国的上市公司中,这三个机构是董事会的必设机构,并且全部或大部分由独立董事组成,他们是独立董事发挥作用的基本条件。而在中国这些机构并非董事会中的必设机构,是否设立由公司自主决定,在没有这些配套机构做保证的情况下,独立董事的作用是很难得到发挥的。此外中国立法对于独立董事人数规定的下限是3人,这在上市公司的董事会中显得太少。没有人数上的优势也是独立董事难以发挥作用的原因之一。

 

(三)独立董事的实际地位低下

 

独立董事虽然也是董事,但是与公司控股股东和普通董事经理等高层人员相比毕竟还是外来人员,因此其本身在身份上就受到一定的排斥,再加上法律上对于独立董事行使权利的保护不够,实践中独立董事在行使权利时往往受到众多阻饶,这样的情况长期存在独立董事行使权利的积极性就不会很高。

 

(四)独立董事激励机制与保护机制不健全

 

证监会的《指导意见》中对独立董事的激励机制和保护机制只有一些原则性的规定,而独立董事都是由一些具有本职工作的人兼职,这很难激发起独立董事的工作积极性。同时随着股东派生诉讼等制度的完善,独立董事被诉的可能性也极大提高,这也使得越来越多的人对于担任独立董事顾虑重重。

 

众所周知,独董制度是“舶来品”,因此,有专家分析认为,此次独董辞职潮的原因在于独董制度的“水土不服”。实际上,如何确保独立董事的独立性,从制度上让独董不沦为“花瓶”一直是我国独立董事制度发展以来所需解决的问题。如果不将源头解决,独董的辞职潮恐怕难以停止。

分享到:

文章评论()

您还可以输入140

发表

还没人评论,赶快抢沙发吧!

close

好律师

使用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