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实施垄断行为需要承担什么责任

赫晴 2016-11-03 09:53:00
企业实施垄断行为需要承担什么责任

垄断是为了在市场上占有一定的经济地位,而经营者通常实施垄断行为来实现这一目的。垄断行为,实际上是一种违反竞争法规定的行为,我国法律对垄断行为有详细的规定。那么,我国反垄断法规定的垄断行为有哪几种?经营者违反反垄断法需要承担什么样的责任?希望这篇文章能帮您解惑。

 

一、垄断行为

 

垄断行为,实际上是一种违反竞争法规定的行为,其目的在于扩张自己的经济规模或形成对自己有利的经济地位。

 

我国《反垄断法》第3 条的规定,垄断行为一般指三种经济垄断,具体包括:

(一)经营者达成垄断协议;

(二)经营者滥用市场支配地位;

(三)具有或者可能具有排除、限制竞争效果的经营者集中。

 

二、经营者垄断的豁免情形

 

如果经营者能够证明所达成的协议具有法定正当性,这些协协则不受反垄断法禁止。所谓法定正当性,是指符合法律规定的豁免情形。根据我国《反垄断法》规定,具有法定正当性的情形有:

 

(1)为改进技术.研究开发新产品;

(2)为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增进效率,统一产品规格、标准或者实行专业化分工;

(3)为提高中小经营者经营效率.增强中小经营者竞争力;

(4)为实现节约能源、保护环境、救灾救助等社会公共利益;

(5)因经济不景气,为缓解销售量严重下降或者生产明显过剩;

(6)为保障对外贸易和对外经济合作中的正当利益的;

(7)法律和国务院规定的其他情形。上述(1)~(5)种情形,经营者还应当证明所达成的协议不会严重限制相关市场的竞争,并且能够使消费者分享由此产生的利益,才能够满足法定正当性要求。

 

三、经营者垄断的法律责任

 

1、经营者达成并实施垄断协议的,由反垄断执法机构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上一年度销售额百分之一以上百分之十以下的罚款;尚未实施所达成的垄断协议的,可以处五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2、行业协会组织本行业的经营者达成垄断协议的,反垄断执法机构可以处五十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机关可以依法撤销登记。

 

3、经营者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由反垄断执法机构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上一年度销售额百分之一以上百分之十以下的罚款。

 

4、经营者实施集中的,由国务院反垄断执法机构责令停止实施集中、限期处分股份或者资产、限期转让营业以及采取其他必要措施恢复到集中前的状态,可以处五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5、经营者实施垄断行为,给他人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民事责任。

 

行政机关和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滥用行政权力,实施排除、限制竞争行为的,由上级机关责令改正;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实际上,垄断与垄断行为的关系并非简单地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也就是说,并非所有的垄断都被法律所禁止,因此,经营者在生产、买卖时应当注意自身行为的合法性,避免实施垄断行为,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法律风险。

分享到:

文章评论()

您还可以输入140

发表

还没人评论,赶快抢沙发吧!

close

好律师

使用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