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水北调中线年度调水38亿立方 完善水质保护与监测网络体系建立

法制日报 2016-11-01 15:11:00
南水北调中线年度调水38亿立方 完善水质保护与监测网络体系建立

记者今天从国务院南水北调办公室获悉,截至10月31日,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2015至2016年度调水结束。年调水量38.3亿立方米,水质各项指标稳定达到或优于地表水Ⅱ类指标。

 

据南水北调办公室负责人介绍,自2014年12月12日中线一期工程正式通水以来,已经平稳运行689天,输水总量58.5亿立方米。工程惠及北京、天津、石家庄、郑州等沿线十八座大中城市,4000多万居民喝上了南水北调水。其中,北京1100万人,天津850万人,河北500万人,河南1600万人。

 

该负责人指出,南水北调工程供水保障有力。中线工程为受水区开辟了新的水源,改变了供水格局,提高了供水保证率。北京市城区供水中南水北调水占比超70%。据统计,共有超过2亿立方米的南水北调水储存到密云水库、怀柔水库、十三陵水库和大宁调蓄水库。“存”下的南水北调水将对北京市水资源调配、水源丰枯互济,扩大南水北调水供水范围起到重要作用。南水北调工程作为稳定的水源,为天津市、河北省、河南省沿线大中城市居民提供了保障。

 

受水区水质明显改善。中线水源区及沿线地区采取强有力的治污环保措施,中线一期工程通水之后,水质保持稳定。特别是丹江口水库,一直保持在Ⅱ类水质。为保障“一渠清水持续北送”,南水北调中线建管局加强沿线水质保护,建立了完善的水质保护与监测网络体系。

 

北京市遵循“喝”、“存”、“补”的原则,利用南水北调水向中心城区河湖补充清水,与现有的再生水联合调度,增强了水体的稀释自净能力,改善了河湖水质。向怀柔、潮白河、海淀山前等应急水源地试验性“补”入2.5亿立方米南水。各应急水源地日压减地下水开采26.5万立方米,累计压采超过1亿立方米,地下水下降速率减缓,补水区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两年来,天津市加快了滨海新区、环城四区地下水水源转换工作,共有80余户用水单位完成水源转换,吊销许可证73套,回填机井110余眼,减少地下水许可水量1010万立方米。在河北,南水北调工程先后向石家庄市滹沱河、邢台市七里河生态补水7000万立方米,提升了生态景观效果。在河南许昌市,向北海、石梁河、清潩河生态补水615万立方米。郑州市利用置换出来的黄河水,用于生态水系建设,因缺水而萎缩的湖泊、水系重现生机。鹤壁市淇河从南水北调补水1050万立方米,淇河湿地成为市民休闲的好去处。河南已有15座水厂水源,已由开采地下水置换为南水北调水,14座城市地下水水源得到涵养,地下水位得到不同程度提升。

 

南水北调工程防汛抗旱兼顾。2016年7月,为应对湖北地区第五轮强降雨,引江济汉工程管理局开启高石碑出水闸撇洪,前后两次向汉江累计撇洪1亿立方米,有效缓解了长湖防汛压力。“7•19”特大暴雨后,中线工程紧急向河北石家庄、邯郸市区调增南水,保证了城市的紧急需求。

 

南水北调促进人文效益显现。中线陶岔渠首成为南阳市新的旅游名片,已吸引全国各地10万多名游客前来参观旅游,团城湖明渠周边成为南水北调纪念园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已经接待参观学习的游客60万人。丹江口大坝加高工程、中线穿黄工程,沙河渡槽、湍河渡槽等大型建筑物,也在当地政府的积极引导下,通过升级改造,亮化美化,进一步吸引了各地游客的目光,成为旅游公司推荐的景点项目。

分享到:

文章评论()

您还可以输入140

发表

还没人评论,赶快抢沙发吧!

close

好律师

使用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