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站点
APP客户版
找律师、咨询律师、打官司, 就上好律师网
APP律师版
随时随地,接单服务,就在好 律师APP律师版
关注好律师微信
热点法律问题分析,尽在好律 师微信公众号
华为公司在美国和中国提起对三星公司的知识产权诉讼,包括加州北区法院和深圳中级人民法院。华为在诉讼中要求三星公司就其知识产权侵权行为对华为进行赔偿,这些知识产权包括涉及通信技术的高价值专利和三星手机使用的软件。
华为起诉三星 指控其侵犯智能电话专利
25日凌晨路透社称,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周二表示,已分别在美国和中国对韩国三星电子公司提起诉讼,指控该公司侵犯其智能手机专利,并寻求损害赔偿。这是中国企业首次对全球最大手机制造商发起类似诉讼。
华为表示,三星未经授权在其手机中使用了华为的第四代(4G)蜂窝通信技术、操作系统和用户桌面软件。华为知识产权部部长丁建新在声明中表示:“我们希望三星在从华为获得必要的许可之前停止侵犯我公司专利,并与华为合作,共同推动行业进步。”
据华为方面数据,在2015年,华为公司对新技术、新产品和无线通信标准的研发投入达596亿元人民币(92亿美元),占销售收入15%。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公布的2015年国际PCT专利申请数量统计,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申请了3898项专利,较上年增加了456项。
截止2015年底,华为在全世界范围内累计获得授权专利50,377件,这些专利包括对智能手机具有很高价值的LTE通信、智能手机操作系统等专利。
据媒体报道,去年,华为与苹果公司达成一系列专利许可协议,覆盖GSM、UMTS、LTE等无线通信技术。
此前,据国家知识产权局最新公布的许可备案登记信息显示,2015年华为向苹果公司许可专利769件,苹果公司向华为许可专利98件。这意味着,华为开始向苹果公司收取专利许可使用费。华为方面表示,华为向苹果专利授权是事实,但具体费用涉及保密协议。据业内人士估算,苹果去年向华为支付的费用在上亿美元量级。
日前,市场研究公司IDC报告显示,今年第一季度三星智能手机全球出货量8190万部,较去年同期的8240万部略有下降,在整体市场中所占份额由去年同期的24.6%小幅下降至24.5%。但在出货量方面三星仍继续主导全球智能手机市场,其第一季度智能手机出货量超过排名第二的苹果和排名第三的华为的总和。
在苹果公布的最新一季财报中,苹果第一季度智能手机出货量由上年同期的6120万部减少至5120万部,苹果智能手机出货量首次同比下滑,市场份额下降3个百分点至15.3%。
相比在出货量和市场份额方面都有下滑的苹果和三星,华为手机出货量较上年同期的1740万部上涨至2750万部,市场份额也增加3个百分点至8.2%。
三星曾一度占据中国智能手机市场销量冠军宝座,但目前已降至第六位,被华为、OPPO、vivo、苹果和小米超过。
华为在声明中表示,2015年共投入596亿元人民币(约合92亿美元),用于技术、产品和无线通信标准的研发,相当于年度营收的15%。(凤凰财经)
在中国 专利侵权赔偿的计算标准
虽然华为向三星电子提起了专利侵权诉讼,但是目前尚未透漏诉讼要求的赔偿数额。诉讼分别向中国、美国两地的法院提起,计算侵权赔偿的法律依据也有所不同。美国的法律规定好像离我们有一些遥远,但是中国的专利侵权赔偿却就在我们身边,下边为大家介绍一下中国的专利侵权赔偿计算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第六十条规定:侵犯专利权的赔偿数额,按照权利人因被侵权所受到的损失或者侵权人因侵权所获得的利益确定;被侵权人的损失或者侵权人获得的利益难以确定的,参照该专利许可使用费的倍数合理确定。 由于该规定缺乏操作性,很难在司法实践中简单适用,2001年7月1日,最高人民法院印发了《关于审理专利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在《规定》中,最高人民法院规定了以下计算方法。
1、以专利权人因侵权所受到的损失或以侵权人因侵权所获得的利益确定赔偿额;
(1)权利人因被侵权所受到的损失可以根据专利权人的专利产品因侵权所造成销售量减少的总数乘以每件专利产品的合理利润所得之积计算。权利人销售量减少的总数难以确定的,侵权产品在市场上销售的总数乘以每件专利产品的合理利润所得之积可以视为权利人因被侵权所受到的损失。
(2)侵权人因侵权所获得的利益可以根据该侵权产品在市场上销售的总数乘以每件侵权产品的合理利润所得之积计算。侵权人因侵权所获得的利益一般按照侵权人的营业利润计算,对于完全以侵权为业的侵权人,可以按照销售利润计算。
2、参照专利许可使用费的1至3倍合理确定赔偿数额;该方法应用的前提是:被侵权人的损失或者侵权人获得的利益难以确定,且有专利许可使用费可以参照。
3、根据专利权的类别、侵权人侵权的性质和情节等因素,一般在人民币5000元以上30万元以下确定赔偿数额,最多不得超过人民币50万元。该方法应用的前提是:被侵权人的损失或者侵权人获得的利益难以确定,且没有专利许可使用费可以参照或者专利许可使用费明显不合理。
除上述最基本的计算方式外,在司法实践中,还存在一些专利侵权赔偿数额的计算方式,根据最高法院知识产权审判的经验,司法实践中还有以下几种:
1、以权利通常、合理的转让费、使用费、等收益报酬作为标准进行赔偿。专利权的使用费、转让费等一般由当事人在合同中约定,即合同标准,以及同行业、同等水平的其他单位的使用费标准。这些标准一般是客观的,不会受到当事人之间纠纷因素的影响。
2、以权利人被侵权产品在侵权期间销售额下降或减少的数额乘每件权利产品利润之积,作为赔偿额。
3、以侵权人在侵权期间实施侵权行为所获扣除税收等合理成本的全部利润,作为赔偿额。
4、以权利人每件权利产品合理的平均利润或该行业该产品的每件平均利润,与侵权人侵权产品数量之积作为赔偿数额。此种方法对侵权人经审计亏损或利润过少致使赔偿额过低的情形使用很有效。
5、为调查和制止侵权行为而支出的合理费用,包括律师代理费、权利人为购买侵权商品(证据)的支出、为收集证据而作的证据保全公证费用、为审查证据购买的设备、消除侵权影响费(广告)、合理的差旅费等可计算在赔偿费用内。
6、侵权行为人所获得的利润作为赔偿数额计算,在这种情况下,可视具体案情经营费用不作为合理成本扣除。
在中国 专利侵权赔偿需要的证据
索要专利侵权赔偿,原告需要提交自己享有专利权的证据,还需要提交对方侵权的证据,自己遭受损失的证据。
侵权证据
(一)书证
通常是公证书。专利权人通过市场调查,发现了侵权行为后,可以向公证机关提出申请,对购买侵权产品的过程及购得的侵权产品进行公证或对侵权现场(如许诺销售)或对侵权产品的安装地进行勘查公证,取得公证书,从而证明被告存在侵权行为。
在公证取证的过程中,专利权人最好主动向销售者索取产品宣传册、销售侵权产品人员的名片、购货发票或收据,以进一步的明确产品的生产者和销售者,同时专利权人可要求公证机关对前述资料的来源和真实性作出说明,一并记载在公证书中。
(二)物证
专利权人从市场上购得的侵权产品。购得的侵权产品应由公证人员封存,并拍照。在提交给法院之前,原告应确保封条完好无损,否则被告将可能在质证时提出异议,对侵权产品不予认可。
3、损失证据
(一)专利实施许可合同
由于专利侵权损失举证难度较大,举证成本较高。因此很多专利权人通过与他人签订专利实施许可合同,以合同约定的许可使用费作为请求赔偿的依据。此时,专利实施许可合同就成为经济损失的证据。
(二)财务审计报告
根据专利法的相关规定,侵权赔偿的数额可以按照权利人因被侵权所受到的损失或者侵权人因侵权获得的利益计算。在原告主张以自己所受到的损失作为赔偿数额的依据时,应提供自己单位产品获利情况的财务审计报告,以及原告因被告侵权造成销售量减少的总数或者被告制造的侵权产品的数量,两者相乘之积就是原告的损失数额的依据;在原告主张以被告的获利作为赔偿的依据时,原告通常要申请法院保全被告的财务会计账册,经独立的第三方审计后,以审计结论确定被告的侵权获利情况,从而明确被告赔偿的依据。
中国企业如何保护自己的专利权
华为起诉三星电子侵犯专利,是中国企业首次对全球最大手机制造商发起类似诉讼。但是提起诉讼的前提是自身享有专利权,而且专利保护途径不是只有诉讼。企业应从如下几个方面保护自身的专利权:
首先,企业应依据《专利法》的相关规定,及时申请并取得专利权。专利权不能自动取得,国家对其实行申请在先的原则。企业应特别重视专利权的申请。当企业在开发新产品或新技术时,如果预计到新产品或新技术将会给自己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且该产品或技术又很容易遭受仿冒的话,就应当在该产品或依照该技术直接获得的产品生产之前进行专利的申请,而不要为了追求短期的市场效益先把产品投放市场,然后再去申请专利。
其次,企业应该在其内部建立专门的专利管理制度或机构,配备专业人员进行专利权的管理。依照《专利法》第四十三条及《专利法实施细则》第九十八条的规定,如果企业没有按规定缴纳年费,专利权将会在保护期届满前终止。另外,企业所设的专利管理机构还应负责专利的许可使用、专利权及专利申请权的转让及与专利权相关的委托开发合同等事宜,以切实在这些方面保护企业专利权,发挥专利权在企业经营中的作用。
再次,企业应注意避免因专利人才的流失而导致的对于本企业专利技术的侵害。现代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往往是由企业所拥有的人才所决定的,而涉密人才尤其是专利人才的流失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最后,企业应重视对于专利权受侵害后自身所应采取的救济措施。这就是通常所说的行政措施与诉讼措施了。
很多企业因为怕麻烦或其他种种原因放弃了对自己专利权的保护,但是企业只要在生产经营中加强专利保护意识,关注市场动态,及时搜集被侵权的证据和合理确定要求侵权方赔偿的金额,企业就会比较容易地获得专利侵权赔偿。而且,企业自身的权利意识和维权行为还会对意图侵权人起到警戒作用,使其意识到侵犯他人的专利权所应付出的代价而对于侵权望而却步。
上一篇: 公司设立协议及法律风险
下一篇: 最高法今年连续两次“敞开大门”举行审委会
您还可以输入140字
还没人评论,赶快抢沙发吧!
“国际消费者权益日” (World Con...
好律师
首次登录,您需要设置登录密码
请使用好律师APP扫码登录
扫码成功
请在手机上确认登录
华为起诉三星电子侵犯专利 中国企业的第一次宣战
华为公司在美国和中国提起对三星公司的知识产权诉讼,包括加州北区法院和深圳中级人民法院。华为在诉讼中要求三星公司就其知识产权侵权行为对华为进行赔偿,这些知识产权包括涉及通信技术的高价值专利和三星手机使用的软件。
华为起诉三星 指控其侵犯智能电话专利
25日凌晨路透社称,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周二表示,已分别在美国和中国对韩国三星电子公司提起诉讼,指控该公司侵犯其智能手机专利,并寻求损害赔偿。这是中国企业首次对全球最大手机制造商发起类似诉讼。
华为表示,三星未经授权在其手机中使用了华为的第四代(4G)蜂窝通信技术、操作系统和用户桌面软件。华为知识产权部部长丁建新在声明中表示:“我们希望三星在从华为获得必要的许可之前停止侵犯我公司专利,并与华为合作,共同推动行业进步。”
据华为方面数据,在2015年,华为公司对新技术、新产品和无线通信标准的研发投入达596亿元人民币(92亿美元),占销售收入15%。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公布的2015年国际PCT专利申请数量统计,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申请了3898项专利,较上年增加了456项。
截止2015年底,华为在全世界范围内累计获得授权专利50,377件,这些专利包括对智能手机具有很高价值的LTE通信、智能手机操作系统等专利。
据媒体报道,去年,华为与苹果公司达成一系列专利许可协议,覆盖GSM、UMTS、LTE等无线通信技术。
此前,据国家知识产权局最新公布的许可备案登记信息显示,2015年华为向苹果公司许可专利769件,苹果公司向华为许可专利98件。这意味着,华为开始向苹果公司收取专利许可使用费。华为方面表示,华为向苹果专利授权是事实,但具体费用涉及保密协议。据业内人士估算,苹果去年向华为支付的费用在上亿美元量级。
日前,市场研究公司IDC报告显示,今年第一季度三星智能手机全球出货量8190万部,较去年同期的8240万部略有下降,在整体市场中所占份额由去年同期的24.6%小幅下降至24.5%。但在出货量方面三星仍继续主导全球智能手机市场,其第一季度智能手机出货量超过排名第二的苹果和排名第三的华为的总和。
在苹果公布的最新一季财报中,苹果第一季度智能手机出货量由上年同期的6120万部减少至5120万部,苹果智能手机出货量首次同比下滑,市场份额下降3个百分点至15.3%。
相比在出货量和市场份额方面都有下滑的苹果和三星,华为手机出货量较上年同期的1740万部上涨至2750万部,市场份额也增加3个百分点至8.2%。
三星曾一度占据中国智能手机市场销量冠军宝座,但目前已降至第六位,被华为、OPPO、vivo、苹果和小米超过。
华为在声明中表示,2015年共投入596亿元人民币(约合92亿美元),用于技术、产品和无线通信标准的研发,相当于年度营收的15%。(凤凰财经)
在中国 专利侵权赔偿的计算标准
虽然华为向三星电子提起了专利侵权诉讼,但是目前尚未透漏诉讼要求的赔偿数额。诉讼分别向中国、美国两地的法院提起,计算侵权赔偿的法律依据也有所不同。美国的法律规定好像离我们有一些遥远,但是中国的专利侵权赔偿却就在我们身边,下边为大家介绍一下中国的专利侵权赔偿计算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第六十条规定:侵犯专利权的赔偿数额,按照权利人因被侵权所受到的损失或者侵权人因侵权所获得的利益确定;被侵权人的损失或者侵权人获得的利益难以确定的,参照该专利许可使用费的倍数合理确定。 由于该规定缺乏操作性,很难在司法实践中简单适用,2001年7月1日,最高人民法院印发了《关于审理专利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在《规定》中,最高人民法院规定了以下计算方法。
1、以专利权人因侵权所受到的损失或以侵权人因侵权所获得的利益确定赔偿额;
(1)权利人因被侵权所受到的损失可以根据专利权人的专利产品因侵权所造成销售量减少的总数乘以每件专利产品的合理利润所得之积计算。权利人销售量减少的总数难以确定的,侵权产品在市场上销售的总数乘以每件专利产品的合理利润所得之积可以视为权利人因被侵权所受到的损失。
(2)侵权人因侵权所获得的利益可以根据该侵权产品在市场上销售的总数乘以每件侵权产品的合理利润所得之积计算。侵权人因侵权所获得的利益一般按照侵权人的营业利润计算,对于完全以侵权为业的侵权人,可以按照销售利润计算。
2、参照专利许可使用费的1至3倍合理确定赔偿数额;该方法应用的前提是:被侵权人的损失或者侵权人获得的利益难以确定,且有专利许可使用费可以参照。
3、根据专利权的类别、侵权人侵权的性质和情节等因素,一般在人民币5000元以上30万元以下确定赔偿数额,最多不得超过人民币50万元。该方法应用的前提是:被侵权人的损失或者侵权人获得的利益难以确定,且没有专利许可使用费可以参照或者专利许可使用费明显不合理。
除上述最基本的计算方式外,在司法实践中,还存在一些专利侵权赔偿数额的计算方式,根据最高法院知识产权审判的经验,司法实践中还有以下几种:
1、以权利通常、合理的转让费、使用费、等收益报酬作为标准进行赔偿。专利权的使用费、转让费等一般由当事人在合同中约定,即合同标准,以及同行业、同等水平的其他单位的使用费标准。这些标准一般是客观的,不会受到当事人之间纠纷因素的影响。
2、以权利人被侵权产品在侵权期间销售额下降或减少的数额乘每件权利产品利润之积,作为赔偿额。
3、以侵权人在侵权期间实施侵权行为所获扣除税收等合理成本的全部利润,作为赔偿额。
4、以权利人每件权利产品合理的平均利润或该行业该产品的每件平均利润,与侵权人侵权产品数量之积作为赔偿数额。此种方法对侵权人经审计亏损或利润过少致使赔偿额过低的情形使用很有效。
5、为调查和制止侵权行为而支出的合理费用,包括律师代理费、权利人为购买侵权商品(证据)的支出、为收集证据而作的证据保全公证费用、为审查证据购买的设备、消除侵权影响费(广告)、合理的差旅费等可计算在赔偿费用内。
6、侵权行为人所获得的利润作为赔偿数额计算,在这种情况下,可视具体案情经营费用不作为合理成本扣除。
在中国 专利侵权赔偿需要的证据
索要专利侵权赔偿,原告需要提交自己享有专利权的证据,还需要提交对方侵权的证据,自己遭受损失的证据。
侵权证据
(一)书证
通常是公证书。专利权人通过市场调查,发现了侵权行为后,可以向公证机关提出申请,对购买侵权产品的过程及购得的侵权产品进行公证或对侵权现场(如许诺销售)或对侵权产品的安装地进行勘查公证,取得公证书,从而证明被告存在侵权行为。
在公证取证的过程中,专利权人最好主动向销售者索取产品宣传册、销售侵权产品人员的名片、购货发票或收据,以进一步的明确产品的生产者和销售者,同时专利权人可要求公证机关对前述资料的来源和真实性作出说明,一并记载在公证书中。
(二)物证
专利权人从市场上购得的侵权产品。购得的侵权产品应由公证人员封存,并拍照。在提交给法院之前,原告应确保封条完好无损,否则被告将可能在质证时提出异议,对侵权产品不予认可。
3、损失证据
(一)专利实施许可合同
由于专利侵权损失举证难度较大,举证成本较高。因此很多专利权人通过与他人签订专利实施许可合同,以合同约定的许可使用费作为请求赔偿的依据。此时,专利实施许可合同就成为经济损失的证据。
(二)财务审计报告
根据专利法的相关规定,侵权赔偿的数额可以按照权利人因被侵权所受到的损失或者侵权人因侵权获得的利益计算。在原告主张以自己所受到的损失作为赔偿数额的依据时,应提供自己单位产品获利情况的财务审计报告,以及原告因被告侵权造成销售量减少的总数或者被告制造的侵权产品的数量,两者相乘之积就是原告的损失数额的依据;在原告主张以被告的获利作为赔偿的依据时,原告通常要申请法院保全被告的财务会计账册,经独立的第三方审计后,以审计结论确定被告的侵权获利情况,从而明确被告赔偿的依据。
中国企业如何保护自己的专利权
华为起诉三星电子侵犯专利,是中国企业首次对全球最大手机制造商发起类似诉讼。但是提起诉讼的前提是自身享有专利权,而且专利保护途径不是只有诉讼。企业应从如下几个方面保护自身的专利权:
首先,企业应依据《专利法》的相关规定,及时申请并取得专利权。专利权不能自动取得,国家对其实行申请在先的原则。企业应特别重视专利权的申请。当企业在开发新产品或新技术时,如果预计到新产品或新技术将会给自己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且该产品或技术又很容易遭受仿冒的话,就应当在该产品或依照该技术直接获得的产品生产之前进行专利的申请,而不要为了追求短期的市场效益先把产品投放市场,然后再去申请专利。
其次,企业应该在其内部建立专门的专利管理制度或机构,配备专业人员进行专利权的管理。依照《专利法》第四十三条及《专利法实施细则》第九十八条的规定,如果企业没有按规定缴纳年费,专利权将会在保护期届满前终止。另外,企业所设的专利管理机构还应负责专利的许可使用、专利权及专利申请权的转让及与专利权相关的委托开发合同等事宜,以切实在这些方面保护企业专利权,发挥专利权在企业经营中的作用。
再次,企业应注意避免因专利人才的流失而导致的对于本企业专利技术的侵害。现代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往往是由企业所拥有的人才所决定的,而涉密人才尤其是专利人才的流失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最后,企业应重视对于专利权受侵害后自身所应采取的救济措施。这就是通常所说的行政措施与诉讼措施了。
很多企业因为怕麻烦或其他种种原因放弃了对自己专利权的保护,但是企业只要在生产经营中加强专利保护意识,关注市场动态,及时搜集被侵权的证据和合理确定要求侵权方赔偿的金额,企业就会比较容易地获得专利侵权赔偿。而且,企业自身的权利意识和维权行为还会对意图侵权人起到警戒作用,使其意识到侵犯他人的专利权所应付出的代价而对于侵权望而却步。
上一篇: 公司设立协议及法律风险
下一篇: 最高法今年连续两次“敞开大门”举行审委会
文章评论()
您还可以输入140字
还没人评论,赶快抢沙发吧!
平台大事
诚信守法经营,打击假冒伪劣,维护生活正...
“国际消费者权益日” (World Con...
1、积极回复问律师且质量较好;
2、提供订单服务的数量及质量较高;
3、积极向“业界观点”板块投稿;
4、服务方黄页各项信息全面、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