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治理不光要有霹雳手段 还要有菩萨心肠

新华网 2016-04-06 17:37:00
社会治理不光要有霹雳手段 还要有菩萨心肠

日前,深圳开展被称为史上最严“禁摩限电”的行动,引发社会高度关注,更因扣车、拘人的强硬措施招致“何必如此”的回应。

  

一直以来,摩托车、电动车无牌、逆行、闯红灯屡禁不绝,电动车超重、超速等问题多发、高发,公众多有不满,呼吁治理的声音不断出现。此次深圳下决心、出硬招,赢得掌声的同时,近乎“一刀切”的执法方式也引发不少质疑。

  

“拘留快递小哥”“快递行业现辞职潮”等或真或假的网络信息刺痛了公众神经,引起大家对弱势群体的“天然同情”,“批评”深圳的声音一度成为网上主流。

  

深圳交警连番出面回应。回应是好事,是进步,比硬扛到底、漠视民意要好百倍,体现出“禁摩限电”的诚意,是有担当的政府应有的姿态。

  

其实,深圳方面并无违法之处。电动车违法违规现象确实有巨大隐患,百姓多有怨言。交警依法检查违法行为,回应社会关切,加强城市道路治理是法定职责,也是法定义务。公安机关密切配合,拘留阻挠抗法者,也于法有据。

  

之所以引发质疑,在于忽视了情理。在推行“禁摩限电”等涉及社会民生的措施时,于法有据没错,合理合情则是更高要求。关注多数人的利益没错,少数人的利益也不应忽视。在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一部手机、一个键盘就足以令沉默的声音浮出水面,网络的放大效应更可令其“霸屏”。

  

在批评性言论门槛降低、公众监督政府意愿加强的同时,更应注意,整治措施合法合规,切不可因某些质疑出现“翻烧饼”“打转悠”的情况,也不能“停一停”“看一看”,等舆论发酵完再行动。法律的权威要树立,政府的公信更要维护。

  

但在利益多元化的时下,尤其在利益交织的某些领域,政策很难令不同群体都满意,这就很考验决策者的智慧。

  

深圳“禁摩限电”确有值得深思的地方。电动三轮车的标准如何界定?快递行业“最后一公里”如何破解?道路规划如何更人性?

  

这应让地方政府警醒,在推行类似措施时,事先将法律法规摆明,将道理讲清,设置合理的过渡期限,让不同利益群体都有表达诉求的机会,不同声音也许就会小一些,甚至消失。

  

社会治理不光要有霹雳手段,还要有菩萨心肠,“禁摩限电”只堵不疏,或堵多疏少,甚至影响“快递小哥”的生计恐怕说不过去。

分享到:

文章评论()

您还可以输入140

发表

还没人评论,赶快抢沙发吧!

close

好律师

使用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