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看平安中国建设

新华社 2016-01-22 15:17:00
从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看平安中国建设

公共安全连着千家万户,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大局。

 

社会流动加剧带来违法犯罪空间扩大、跨地域性增强等新趋势;经济领域问题向社会其他领域传递,导致矛盾纠纷更加复杂多样;安全生产领域暴露出一些容易发生严重事故的隐患和漏洞……当前,公共安全风险增多,公共安全事件多发,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维护公共安全的任务艰巨繁重。

  

问题在哪里,努力的方向就在哪里。过去一年间,各级政法机关坚持全局思维、问题导向、法治引领、改革驱动,加强和创新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着力解决公共安全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不断提高维护公共安全的能力和水平,一步一个脚印地推动平安中国建设向更高水平迈进。

  

源头治理 解决影响安定深层次问题

  

2015年,一系列专项行动陆续展开、频频告捷——

  

在反腐、维护国家经济安全方面,开展“猎狐2015”专项行动、打击地下钱庄集中行动、打击证券期货领域犯罪专项行动;在保障民生方面,开展“春雷行动”、打击整治网络违法犯罪“净网行动”;在打击暴恐犯罪方面,开展打击西南边境地区组织偷渡专案行动,推进一系列反恐专项行动……

  

数据显示,2015年1至11月,全国命案现案破案率达96.46%。杀人、爆炸、强奸、抢劫等8类严重暴力犯罪案件连续11年下降,破案率明显上升。

  

当前,我国社会治安大局总体平稳,但多种不稳定因素仍大量存在。对此,必须坚持“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一手抓专项打击整治,一手抓源头性、基础性工作,解决影响社会安定的深层次问题。

  

吸取上海外滩踩踏事故、天津港特大爆炸事故、广西柳城系列爆炸案等教训,各地各部门更加深刻地认识到维护公共安全的重要性、紧迫性,建立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实行安全风险评估,完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有效防范、化解、管控各类安全风险。

  

——2015年最后一天,上海公安机关首次投用新研发的“人流聚集安全风险监测系统”,覆盖外滩、新天地等重点区域,并在各重点区域外围设置观察哨,加强监测预警,及时采取预防性处置措施,有力确保了公众安全。

  

——截至目前,天津滨海新区583家危化企业的排查整改工作已接近尾声。未来,天津滨海新区还将绘制安全风险电子地图,推动安全监管职能向基层下沉,严守安全发展“红线”。

  

推动由以案事件为中心的安全观向以人为中心的安全观转变,必须将人的安全、人的诉求摆在首位,从根本上化解矛盾、服务于民。

  

在此方面,一些地方已做出有益探索。近年来,湖北恩施以“律师进村”为载体,吸纳乡贤能人、社会组织共同参与,对矛盾纠纷实行纵向上层次调解、横向上分类处理,目前已成功调处7900余起纠纷,一大批“钉子”问题被化解在基层。

  

着眼一线 夯实社会治安防控根基

  

2015年8月10日上午,四川绵阳北街社区警务室内,报警器突然响起,值班民警迅速赶到旁边的“大观园”,根据电脑显示图像,准确查获一名扒窃的犯罪嫌疑人。

  

据介绍,从2015年4月起,北街社区安装高清摄像头并启用人脸识别系统,相关人员进入监控区域系统立即报警,有力打击和震慑了不法分子,辖区发案率下降94.5%。

  

维护公共安全,就是要从基层抓起。抓好基础建设,才能夯实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的根基。

  

社会面治安防控网、重点行业治安防控网、乡镇(街道)和村(社区)治安防控网、机关企事业单位内部安全防控网、信息网络防控网……过去一年间,各地因地制宜推进“五张网”建设,提高动态化、信息化条件下驾驭社会治安局势能力,努力给群众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公共安全防护。

  

为了更有效地实现打防管控一体化,各地普遍加强实战型指挥中心建设,完善扁平化指挥处置体系;同时,按照“科技引领、信息支撑”的思路,加快推进信息化建设,不断加强资源互通共享和深度应用,努力打造平安建设升级版。

  

例如,河南省全面推广“巡、守、控、追、研”等视频技战法,实战效能大幅提升。2014年以来,全省视频监控系统支撑侦破刑事案件3.3万余起、治安案件4.9万余起。

  

基础性制度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中起着关键作用。当前,经过持续努力,户口登记管理错、重、假问题已经得到有效解决;以公民身份号码为唯一代码、统一共享的国家人口基础信息库正在建立完善。此外,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制度也在建设之中。

  

应对新情况要有新对策。寄递、物流业是经济社会发展新的增长点,也是影响公共安全新的风险点。对此,各地各部门加强邮件、快件寄递和物流运输安全管理工作,完善禁寄物品名录,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有效预防利用寄递、物流渠道实施违法犯罪。

  

“必须从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入手,把基层一线作为公共安全的主战场,有针对性、有计划、有步骤地抓重点、抓关键、抓薄弱环节,不断提升我国公共安全治理体系的现代化与能力水平。”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行政管理系主任陈世香说。

  

全民参与 共建共享平安中国

  

人潮涌动的会场、异彩纷呈的论坛、谈笑风生的嘉宾……2015年12月,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落下帷幕。峰会安全顺利举行,“乌镇管家”功不可没。

  

“乌镇是我家,我是大管家。”“乌镇管家”是一支由当地百姓组成的特殊队伍,他们发挥对于本网格或本行业情况熟悉的优势,通过多种途径了解社情民意,第一时间收集上报,进一步完善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

  

“十三五”规划建议指出,建设平安中国,完善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推进社会治理精细化,构建全民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在共建中共享,在共享中共建,是一种科学的思维方式和领导方法,也是平安建设的必然选择和必由之路。放眼全国,平安建设人人参与、平安成果人人共享的生动局面纷纷呈现——

 

在辽宁大连,综治及平安建设被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总体目标、各级党委政府工作绩效考评体系和各级党委政府重点民生工程。大连市还有效发挥社会力量的作用,目前全市126万名志愿者、3万余名专业保安、4000个公益性岗位人员全部参与社会治安防控。

 

在广东珠海,以各区、镇街党委政府为主体和各相关职能部门共同参与,集研判、预警、督办、问责、考核于一体的“平安指数”工作机制,在平安建设中发挥出积极作用。“如果预警结果多次超过正常值浮动20%的范围,镇街相关负责人会被约谈。”珠海市综治办副主任姜铁均说,这是以倒逼机制让评价对象产生压力、增强动力,投入更多精力及资源推进平安建设。

  

无处不在的公共安全,呼唤着安全管理的转型。发挥好人民群众主体作用,让各方广泛参与,才能为平安建设提供力量源泉。

  

专家指出,建设平安中国,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通过更有效的制度安排,将政府治理、社会协同和公众参与结合起来,将“共建”的治理过程与“共享”的治理目标结合起来,使我国社会在深刻变革中既生机勃勃又和谐稳定,向“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国家长治久安”的愿景不断奋进。

分享到:

文章评论()

您还可以输入140

发表

还没人评论,赶快抢沙发吧!

close

好律师

使用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