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云谈Gucci状告阿里售假 让人又爱又恨的网购能否让人放心

名牌控 2015-11-10 09:59:00
马云谈Gucci状告阿里售假 让人又爱又恨的网购能否让人放心

假货的话题,是网购中最敏感的词汇之一,特别是眼下双十一即将来临,诸多商家打出买就送的口号,而在双十一之后又有圣诞、元旦接档,为实现足不出户就能买到好商品,广大消费者紧盯着各大商家的优惠活动,可是这让人又爱又恨的网购却屡屡因假货问题让人不放心。

 

马云谈Gucci状告阿里售假:宁可赔钱决不和解

 

11月6日,在福布斯网站上刊登的一篇报道中,阿里巴巴创始人、董事会主席马云在谈到法国奢侈品集团开云起诉阿里巴巴平台侵犯其商标权并且贩卖假冒商品时,几乎是从沙发上跳将起来,说“我宁可输掉这场官司,宁可赔钱”,“但我们会赢得尊严和尊重”。

 

今年5月,开云集团(Kering SA)旗下多个奢侈品品牌在纽约曼哈顿联邦法院对阿里巴巴提起诉讼,开云集团旗下的奢侈品品牌包括Gucci(古驰)和圣罗兰等。这是不到一年时间内开云集团第二次以同样原因向阿里提出诉讼。

 

诉讼称,阿里及其关联实体为造假者“提供了在线平台广告以及其它所需要的必要服务”。原告要求法院发布指令,阻止阿里提供或协助假冒产品的销售,并寻求未指定金额的赔偿金。

 

事实上,自从阿里巴巴上市后,确实对淘宝上的售假行为展开了许多更为严格的制止措施,包括关闭售假店铺,与品牌合作打假,这些措施使得淘宝能够于2012年被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从其黑名单中删除。但在那些奢侈品品牌来看,这些仍然远远不够。

 

对此,福布斯报道认为阿里巴巴自有其难处,“它不能让仍是他衣食父母的小卖家们没了生计”,文中还引用一名资深知识产权律师的话称,如果阿里巴巴从旗下购物网站上根除假货,“他们会破产”。

 

在马云这里,打假不是一件非黑即白的事情,“如果你只是简简单单地说声‘把它拿下’,那么这对于那个人(卖家)而言是不公平的。我们也必须保护这些人,而不只是保护品牌企业。你必须关心所有人,维护他们的权利。”在马云看来,各大品牌应该与阿里巴巴携手合作,而不是“杀死士兵”。

 

当遇到打假问题后,马云本身对于奢侈品品牌估计也没了好感,他还向福布斯表示,“古驰或任何其他品牌的手袋怎么能卖到这么贵?这很荒谬。”他建议奢侈品公司也必须反思自己的经营模式。

 

不过,阿里巴巴一位接近此次福布斯采访的知情人士认为,福布斯的这次采访和文章写作充满了主观因素和对中国市场的偏见,事实上马云对于事情的描述比较全面,但他们仅仅截取了“他们希望得到的那些片段”,并把这些采访段落拼接在一起。(东方网)

 

销售假冒、伪劣产品行为的认定

 

虽说古驰状告阿里售假,但其是否售假也不是由古驰说了算的,具体阿里有没有实施售假行为,要根据我国法律来判定。我国法律规定以下行为应当属于销售假冒、伪劣产品:

 

1、生产国家明令淘汰产品、销售国家明令淘汰并停止销售的产品和销售失效、变质产品的行为。国家明令淘汰的产品,指国务院有关行政部门依据其行政职能,对消耗能源、污染环境、毒副作用大,技术明显落后的产品,按照一定的程序,采用行政的措施,通过发布行政文件的形式,向社会公布自某日起禁止生产、销售的产品。失效、变质产品,指失去了原有的效力,作用,产品发生了本质性变化,失去了应有价值的产品。

 

2、伪造产品产地的行为。指在甲地生产产品,而在产品标识上标注乙地的地名的质量欺诈行为。

 

3、伪造或者冒用他人厂名、厂址的行为。指非法标注他人厂名、厂址标识.或者在产品上编造、捏造不真实生产厂厂名和厂址以及在产品上擅自使用他人的生产厂厂名和厂址的行为。

 

4、伪造或者冒用认证标志等质量标志的行为。指在产品、标签、包装上,用文字、符号、图案等方式非法制作、捏造或非法标注质量标识以及擅自使用未被批准的质量标志的行为。质量标识包括我国政府有关部门批准或认可的产品质量认证标志、企业质量体系认证标志、名优标志、国外的认证标志、原产地域、产品专用标志、免检标识等。

 

5、在产品中掺杂、掺假的行为。指生产、销售者在产品中掺入杂质或者造假,进行质量欺诈的违法行为。其结果致使产品中有关物质的成分或者含量不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标准或者合同要求。

 

6、以假充真的行为。指以此产品冒充其特征,特性等不同的其他产品,或者冒充同一类产品中具有特定质量特征,特性的产品的欺诈行为。

 

7、以次充好的行为。指以低档次、低等级产品冒充高档次、高等级产品或者以旧产品冒充新产品的违法行为。

 

8、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的行为。不合格产品是指产品质量不符合《产品质量法》第二十六条规定的产品。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是指以质量不合格的产品作为或者充当合格产品。

 

阿里到底有没有售假我们暂不能定论,但是马云声称宁可赔偿也不和解的强硬态度或许也表明了他们确实没有售假。

 

如何遏制网络售假

 

随着网络购物的逐渐兴盛,售假行为也层出不穷,对于实体店的售假行为我们或许容易追究各方的责任,而对网络售假的打击却有种手足无措的感觉。

 

如果我国有一部详细的、全国性的专门规范电子商务的法律法规来规范网络购物并处理网络购物纠纷案件的话自然是最好的。但是实际上现在并不需要专门针对网络购物进行立法,因为网络上买卖东西跟我们平时去菜市场买东西没有本质区别,都是达成一个承诺,都要遵循不欺诈,商品质量都要符合法定的或者是双方约定的要求。

 

比如说,商品有的是有三包的,有的是次品,但只要不危害我的人身健康,我的安全,消费者自己愿意去买便宜一点的次品也是可以的,原则上不需要立法。

 

而工商局的职能就是作为监管市场的一个政府管理部门,其依然有权监管网络上的假货。

 

国务院办公厅也印发了《关于加强互联网领域侵权假冒行为治理的意见》,对打击互联网领域侵权假冒违法行为作出部署。《意见》提出,要突出监管重点,坚持线上线下治理相结合,对网上销售假劣农资、食品药品、化妆品、医疗器械、电器电子产品、汽车配件、装饰装修材料等开展集中整治,严厉查处利用互联网侵权盗版等违法行为。要指导和督促电子商务平台企业加强对网络经营者的资格审查,配合执法部门反向追溯电商侵权假冒商品经营者,制止以虚假交易等方式提高商户信誉的行为。

 

此外,各大商家也可以建立自己的投诉机制,也就是说消费者若发现产品由问题首先向商家自己的投诉平台进行投诉,如果在企业的投诉机制下没解决,就过渡到另外一个投诉机制,那就是工商局和消协介入,根据消费者和商家之间的约定,来判断谁对谁错。不过这之前,企业自己必须要有一道防线。

 

网购省去了消费者逛街的劳累,更为消费者提供了送货上门的服务, 2015年“11·11”、“12·12”以及圣诞节、2016年元旦、春节等网络商品交易较为集中,也是大家口中的“剁手节”,我们相信在严厉的打假制度下各大商家会为我们提供优质的产品与服务的。

分享到:

文章评论()

您还可以输入140

发表

还没人评论,赶快抢沙发吧!

close

好律师

使用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