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站点
APP客户版
找律师、咨询律师、打官司, 就上好律师网
APP律师版
随时随地,接单服务,就在好 律师APP律师版
关注好律师微信
热点法律问题分析,尽在好律 师微信公众号
据报道,三大电信运营商自10月1日推出“流量不清零”政策已有20多天,但消费者似乎并“不买账”。反倒是,有些消费者纷纷在社交媒体中吐槽,10月以来流量消耗速度太快,如“9天用完了平时30天的量”、“1秒用掉二三百兆流量”、“1天使用了近550MB的流量”等情况,这引发广泛关注。
流量不清零后“消耗快”
舆论场中,反馈手机流量异常增加的声音不时有之。许多人都有这样的印象,流量收费标准下降后,自己的流量使用习惯并没太大改变,但流量消费却噌地上来,所以降流量收费,未必使许多民众通信成本降低,却可能增加。此次运营商推出流量不清零后,因许多网友密集反映流量“消耗快”,该问题再次被摆上台面。
平心而论,在缜密查证前,将流量“消耗快”跟不清零实施的节点联系起来,或许失之主观,给运营商扣上“偷流量”的帽子,也言之过早。
如果大面积的流量“跑得快”属实,那问题可能也挺复杂:有的情况,不排除运营商有猫腻,表面上降流量费用,实际上堤内损失堤外补,通过计量做假弥补降费后的损失;有些或是运营商失误造成,如流量清零周期调整后,由于计费系统改造时间紧,没做好调试,导致许多人流量异常;还有些兴许是因消费者在使用中不注意,比如手机被植入恶意软件,自动访问网络导致流量异常。
这些情况尚需查究,但就眼下看,舆论急冲冲地将气撒在运营商头上,跟运营商对待此类消费纠纷时的草率和粗糙化处理不无关系。从网民反馈和现实情况看,运营商们遇到消费者此类投诉时,要么置之不理,要么推卸责任,在网上,随处可见许多人投诉手机流量异常却无果而终;有时运营商还采取息事宁人态度,对于流量异常投诉或直接退费,或额外赠送流量进行弥补。这般和稀泥的做法,表面上解决了问题,却并没让消费者信服,反而认为运营商因心虚而捣鬼。
更为重要的是,运营商们的流量计费系统到底是怎么设计和运作的,这一计费系统由谁来监管、如何监管,公众对此几乎是一无所知。一方面运营商内部掌控着流量计费系统,另一方面,作为企业,运营商有追逐利润的动力,在此情况下,流量计费的公正性如何让人信服?
所以,对于公众“流量不清零后消耗快”的吐槽,运营商们别只是澄清。对于类似的投诉,运营商应建立起规范的处理机制,对于每一起流量异常的成因,都应调查清楚,给民众看得见的公正。如果是运营商的问题导致的流量异常,该问责问责,该道歉道歉,绝不能大事化小。如果非运营商方面所致,也不意味着运营商可以无所作为,通过技术手段帮助用户做好流量监控,对用户出现流量异常及时进行告知,对恶意软件进行封杀和阻拦,这些运营商在技术上都不难做到。
从监管层面讲,对于流量消费这样一种新型消费,目前监管手段显然没有跟上,此外,流量消费作为通信消费的一种,监管权力较分散,由通信和质监两家掌管,其日常的监管情况公众也并不了解。所以,将监管权力有效整合,并动态公开监管过程和结果,这才有助于打消公众顾虑。
总之,流量不清零后,公众获得感很弱,反而觉得跌进“偷流量”陷阱,一个惠民政策引出这样的“故事”,相关各方需要好好想一想了。(新京报)
三大运营商举措
三大运营商相继推出“流量月底不清零”举措,允许流量转赠、共享。不过,离消费者的期望值还比较遥远。在传统语音业务收入下滑的形势下,数据流量收入正成为运营商的“救命稻草”,运营商彻底推出“流量不清零”还难实现。
对于手机流量“月底清零”的行规,中国消费者协会已经多次公开质疑其合理性,各地消费者协会也多次约谈三大运营商,甚至有消费者将当地运营商告上法庭,但通信行业监管部门从未对“套餐到期清零”做过公开表态,而三大运营商也“委曲求全”,用新推出的“季流量包”、“半年流量包”、“年流量包”作为流量可以清零的解决办法。
电信专家付亮认为,这些流量包仍有时间限制,被设定在3个月、半年或1年内有效,部分流量包还有闲忙时限制,闲时流量不一定用得上,没有用完的流量还是浪费了,实际上并没有做到不清零,因此,用户和消协并不答应,坚持认为每月套餐内流量到期不能清零,应可以继续使用。
此外,运营商也纷纷推出“流量银行”,方便用户将多余的流量存储或转移,但记者发现,流量银行并不涉及用户套餐内流量,有点“隔靴搔痒”的感觉。
用户降低流量消耗有“窍门”
1、用网络的时候才打开数据连接,不用网络的时候要随时关闭,在网络关闭的情况下,用户是看不到任何广告推送和APP PUSH广告的。如果总是记不住,也可以通过一些软件或者小插件简单方便的开启或关闭网络连接,也可以通过一些软件开启流量监测;此外,越是信号不好的地方,越不要上网,因为那样带来的流量损耗会翻倍。
2、在处于移动数据网络环境中,看到自己喜欢的广告内容也尽量不要点击进去,等到有WIFI时再看,对于游戏广告的内容,往往伴随着下载链接,更应该考虑网络环境决定是否点击;此外,可以通过对APP进行设置,关闭网络共享、定位、信息推送等附带功能,都能够减少广告的触达率,降低流量损失。
3、用手机访问WAP网站上的,看到的广告比通过手机浏览器,访问WWW网站时看到的广告节省流量。因为WAP网站是专为手机浏览环境设置的,页面数据小,图片等大容量数据也少,但是WWW网站则是针对宽带网络、大屏显示器等应用环境设置的,包含丰富的网页元素,所以广告流量自然也要耗费更多。与此同时,正确的设置浏览器,如设置屏蔽和压缩图片、广告和FLASH功能,开启无图浏览模式,能有效降低流量上网。
4、打开手机WIFI自动连接,学会随时蹭网。目前,很多公共场所,如咖啡店、餐馆、商场等,都布局了公共WiFi,可以提供免费的上网服务,随时开启WiFi自动连接,能蹭网的时候坚决不耗费自己的流量,让免费的流量服务您!
总而言之,由相关部门要求的三大运营商做出的“月底流量不清零”行为是合法的,它让三大运营商一改以往的“霸道”,至于三大运营商是否真的存在“偷流量”的行为还有待证实,但无论如何,三大运营商加强流量监管还是很有必要的。
上一篇: 浅析我国的民事小额诉讼
下一篇: 隐名合伙的法律辨析
您还可以输入140字
还没人评论,赶快抢沙发吧!
“国际消费者权益日” (World Con...
好律师
首次登录,您需要设置登录密码
请使用好律师APP扫码登录
扫码成功
请在手机上确认登录
流量不清零后“消耗快” 用户降低流量消耗有“窍门”
据报道,三大电信运营商自10月1日推出“流量不清零”政策已有20多天,但消费者似乎并“不买账”。反倒是,有些消费者纷纷在社交媒体中吐槽,10月以来流量消耗速度太快,如“9天用完了平时30天的量”、“1秒用掉二三百兆流量”、“1天使用了近550MB的流量”等情况,这引发广泛关注。
流量不清零后“消耗快”
舆论场中,反馈手机流量异常增加的声音不时有之。许多人都有这样的印象,流量收费标准下降后,自己的流量使用习惯并没太大改变,但流量消费却噌地上来,所以降流量收费,未必使许多民众通信成本降低,却可能增加。此次运营商推出流量不清零后,因许多网友密集反映流量“消耗快”,该问题再次被摆上台面。
平心而论,在缜密查证前,将流量“消耗快”跟不清零实施的节点联系起来,或许失之主观,给运营商扣上“偷流量”的帽子,也言之过早。
如果大面积的流量“跑得快”属实,那问题可能也挺复杂:有的情况,不排除运营商有猫腻,表面上降流量费用,实际上堤内损失堤外补,通过计量做假弥补降费后的损失;有些或是运营商失误造成,如流量清零周期调整后,由于计费系统改造时间紧,没做好调试,导致许多人流量异常;还有些兴许是因消费者在使用中不注意,比如手机被植入恶意软件,自动访问网络导致流量异常。
这些情况尚需查究,但就眼下看,舆论急冲冲地将气撒在运营商头上,跟运营商对待此类消费纠纷时的草率和粗糙化处理不无关系。从网民反馈和现实情况看,运营商们遇到消费者此类投诉时,要么置之不理,要么推卸责任,在网上,随处可见许多人投诉手机流量异常却无果而终;有时运营商还采取息事宁人态度,对于流量异常投诉或直接退费,或额外赠送流量进行弥补。这般和稀泥的做法,表面上解决了问题,却并没让消费者信服,反而认为运营商因心虚而捣鬼。
更为重要的是,运营商们的流量计费系统到底是怎么设计和运作的,这一计费系统由谁来监管、如何监管,公众对此几乎是一无所知。一方面运营商内部掌控着流量计费系统,另一方面,作为企业,运营商有追逐利润的动力,在此情况下,流量计费的公正性如何让人信服?
所以,对于公众“流量不清零后消耗快”的吐槽,运营商们别只是澄清。对于类似的投诉,运营商应建立起规范的处理机制,对于每一起流量异常的成因,都应调查清楚,给民众看得见的公正。如果是运营商的问题导致的流量异常,该问责问责,该道歉道歉,绝不能大事化小。如果非运营商方面所致,也不意味着运营商可以无所作为,通过技术手段帮助用户做好流量监控,对用户出现流量异常及时进行告知,对恶意软件进行封杀和阻拦,这些运营商在技术上都不难做到。
从监管层面讲,对于流量消费这样一种新型消费,目前监管手段显然没有跟上,此外,流量消费作为通信消费的一种,监管权力较分散,由通信和质监两家掌管,其日常的监管情况公众也并不了解。所以,将监管权力有效整合,并动态公开监管过程和结果,这才有助于打消公众顾虑。
总之,流量不清零后,公众获得感很弱,反而觉得跌进“偷流量”陷阱,一个惠民政策引出这样的“故事”,相关各方需要好好想一想了。(新京报)
三大运营商举措
三大运营商相继推出“流量月底不清零”举措,允许流量转赠、共享。不过,离消费者的期望值还比较遥远。在传统语音业务收入下滑的形势下,数据流量收入正成为运营商的“救命稻草”,运营商彻底推出“流量不清零”还难实现。
对于手机流量“月底清零”的行规,中国消费者协会已经多次公开质疑其合理性,各地消费者协会也多次约谈三大运营商,甚至有消费者将当地运营商告上法庭,但通信行业监管部门从未对“套餐到期清零”做过公开表态,而三大运营商也“委曲求全”,用新推出的“季流量包”、“半年流量包”、“年流量包”作为流量可以清零的解决办法。
电信专家付亮认为,这些流量包仍有时间限制,被设定在3个月、半年或1年内有效,部分流量包还有闲忙时限制,闲时流量不一定用得上,没有用完的流量还是浪费了,实际上并没有做到不清零,因此,用户和消协并不答应,坚持认为每月套餐内流量到期不能清零,应可以继续使用。
此外,运营商也纷纷推出“流量银行”,方便用户将多余的流量存储或转移,但记者发现,流量银行并不涉及用户套餐内流量,有点“隔靴搔痒”的感觉。
用户降低流量消耗有“窍门”
1、用网络的时候才打开数据连接,不用网络的时候要随时关闭,在网络关闭的情况下,用户是看不到任何广告推送和APP PUSH广告的。如果总是记不住,也可以通过一些软件或者小插件简单方便的开启或关闭网络连接,也可以通过一些软件开启流量监测;此外,越是信号不好的地方,越不要上网,因为那样带来的流量损耗会翻倍。
2、在处于移动数据网络环境中,看到自己喜欢的广告内容也尽量不要点击进去,等到有WIFI时再看,对于游戏广告的内容,往往伴随着下载链接,更应该考虑网络环境决定是否点击;此外,可以通过对APP进行设置,关闭网络共享、定位、信息推送等附带功能,都能够减少广告的触达率,降低流量损失。
3、用手机访问WAP网站上的,看到的广告比通过手机浏览器,访问WWW网站时看到的广告节省流量。因为WAP网站是专为手机浏览环境设置的,页面数据小,图片等大容量数据也少,但是WWW网站则是针对宽带网络、大屏显示器等应用环境设置的,包含丰富的网页元素,所以广告流量自然也要耗费更多。与此同时,正确的设置浏览器,如设置屏蔽和压缩图片、广告和FLASH功能,开启无图浏览模式,能有效降低流量上网。
4、打开手机WIFI自动连接,学会随时蹭网。目前,很多公共场所,如咖啡店、餐馆、商场等,都布局了公共WiFi,可以提供免费的上网服务,随时开启WiFi自动连接,能蹭网的时候坚决不耗费自己的流量,让免费的流量服务您!
总而言之,由相关部门要求的三大运营商做出的“月底流量不清零”行为是合法的,它让三大运营商一改以往的“霸道”,至于三大运营商是否真的存在“偷流量”的行为还有待证实,但无论如何,三大运营商加强流量监管还是很有必要的。
上一篇: 浅析我国的民事小额诉讼
下一篇: 隐名合伙的法律辨析
文章评论()
您还可以输入140字
还没人评论,赶快抢沙发吧!
平台大事
诚信守法经营,打击假冒伪劣,维护生活正...
“国际消费者权益日” (World Con...
1、积极回复问律师且质量较好;
2、提供订单服务的数量及质量较高;
3、积极向“业界观点”板块投稿;
4、服务方黄页各项信息全面、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