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一些遗留下来的古代建筑应该保存下来,而不是拆掉。如美国、英国等国家对公共设施的古建筑保护得比较好,所以去旅游时能体会现代与古代的结合,体会历史的沉淀。有的时候会由于现代人的文物保护意识观念不够,造成文物的损毁,那么在法律上会被追究什么责任呢?
会根据行为人的主观意识来划分为过失毁坏文物罪和故意毁坏文物罪
故意损毁文物罪,是指违反文物保护法规,明知是国家保护的珍贵文物或者被确认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文物而予以故意损毁的行为。
故意损毁国家保护的珍贵文物或者被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文物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过失损毁文物罪在主观方面必须出于过失,即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损毁珍贵文物,却因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虽然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损毁珍贵文物,但却轻信能够避免,以致造成珍贵文物损毁,并造成严重后果。
过失损毁国家保护的珍贵文物或者被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文物,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故意损毁文物罪和过失损毁文物罪的区别主要有两点:
一是主观状态不同,故意损毁文物罪属于故意犯罪,是明知自己的行为会损毁文物,希望或者放任这种损毁的结果发生的;过失损毁文物罪属于过失犯罪,是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造成损毁文物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损毁结果的行为。如在进行基建工程时,没有在施工前进行必要的调查与勘探,在施工中造成古文化遗址或古墓葬及珍贵文物的破坏等。
二是构成故意损毁文物罪不要求造成严重后果,而构成过失损毁文物罪则要求造成严重后果。造成严重后果,主要是指被损毁的珍贵文物数量较大,或者损毁非常重要的保护文物,使其无法恢复原状,给国家文物财产造成无法弥补的严重损失的情形。过失损毁文物,只有造成严重后果的,才构成犯罪。
在我国,只要是成年人,具有单独行使民事责任的人,做任何事情都要对自己所做的事情承担相应的后果。所以说在日常生活中不论是故意还是过失,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一定危害的话,都是需要承担责任的。
本文仅供交流学习,若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生活中若其他人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或您与他人发生纠纷,不妨来【好律师网】 请律师帮您采证或帮您解决纠纷。
构成职务侵占罪的,可以根据下列不同情形在相应的幅度内确定量刑起点:
(1)达到数额较大起点的,可以
询问笔录的七个要素包括程序合法、内容完整、用语要得当、表述要准确到位、记录要客观、注意笔录的关联性并且笔
借款时,找个担保人签订保证协议,是借款人的通常做法,意为增加借款一份安全。然而,在司法实务中,因保证协议
即分则规范同时规定了刑罚的最高刑期与最低刑期,无须再根据刑法总则的规定确定最高刑期与最低刑期。例如,刑法
本罪是故意犯罪。这种故意在生产环节上表现为,对所生产的电器、压力容器等产品是否符合标准采取放任的态度,或
甲公司通过商城陆续向乙公司在线订购酒水、红枣等商品,乙公司依约向甲公司如数供应了订购商品。截至2
依据我国刑法的规定,生产销售假药罪的犯罪分子能不能判处缓刑,要依据具体的犯罪情节而定,如果是处三年以下有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7条规定,民间借贷的基本案件事实必须
加载更多
您可能关心的问题
更多 >